年初的电影《非诚勿扰2》不仅让《见与不见》造就了一波全民造句的热潮,也向公众普及了一种叫做恶性黑色素瘤的疾病。在李香山和秦奋的描述中,它是一种不治之症;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甚至医生也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观点。然而,随着最近FDA批准新药Ipilimumab用于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以及基因靶向药物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人们似乎看到了延续患者生命的希望。

2011年3月25日,FDA批准通过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的新药Ipilimumab用于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的治疗。作为一种具有极高死亡率的皮肤癌,晚期恶黑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不到一年。与之前被广泛研究的基因靶向药物不同,Ipilimumab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症,这不仅给晚期恶黑的治疗提供了崭新而有效的方法,也为之饱受质疑的癌症免疫疗法提供了证明的机会。

与另外一些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发挥作用的药物不同,Ipilimumab的作用是解除免疫系统所受的抑制。在正常人体中,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CTLA-4)通过抑制部分T细胞的活性来防止自身免疫的发生,但对于癌症患者,CTLA-4也同时阻止了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清除。作为CTLA-4的抗体,Ipilimumab可以帮助免疫系统特别是细胞免疫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Ipilimumab的一期临床实验开始于5年前,目前的结果显示其可以平均延长患者生存期4个月,但也有部分患者一直存活至今。与基因靶向药物相比,这样的数据很让人兴奋,因为后者在服用最多7个月之后,癌细胞就会产生“抵抗力”使药物失效。但临床实验同时表明,只有20~30%的患者能从Ipilimumab中获益,并且该药在13%的患者中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有鉴于此,科学家们正在进一步研究Ipilimumab与基因靶向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

现在研究最充分的靶向药物针对的是编码B-RAF蛋白的突变基因,该蛋白可以诱发级联反应以加速癌细胞的生长。美国的PLexxikon公司最早开始了这类药物的研制,但其第一代药物PLX4032在临床试验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即使大剂量服用该药也无法起效。在与罗氏合作之后,研制出了更易被人体吸收的第二代药物。在一项32名患者参与的试验中,有24人的肿瘤缩小了30%以上,并有2人完全消失。PLX4032需要大剂量服用以抑制体内超过80%的B-RAF通路才能起效,但由于其结合位点的高度特异性,因此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现在GSK也已经开始了靶向药物的研制。但由于现有临床试验规模较小,并且癌细胞的药物抵抗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其距离批准上市还有一段路要走。

免疫疗法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加速癌细胞的裂解并诱发解除了抑制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虽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毕竟已经有针对晚期恶黑的药物正式上市,对于患者来说未来将不再是“你治或不治,死亡就在那里,不缓不慢”。

来源:

  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8-19 原始论文

Improved Survival with Ipilimuma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F. Stephen Hodi, Steven J. O’Day, David F. McDermott,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3:711-72

  1. 《自然》新闻
Melanoma drug wins US approval. 28 March 2011 Nature 471, 561 (2011)
Rare victory in fight against melanoma. 7 September 2010 Nature 467, 140-141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