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关于节育环的微博引起不小震动。“不断动作的节育环刮擦子宫壁”、“造成流产”,“本质是一种长期的刮宫流产术”的描述让人看后胆战心惊。节育器的作用方式果真如此吗?它的安全性如何?是时候来了解一下了!

流言: 去你妈的节育环。环的原理是:不断动作的节育环刮擦子宫壁,造成子宫无菌性炎症,使胚胎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受孕,从而造成流产,以达到避孕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种长期的刮宫流产术。

真相: 节育环就是宫内节育器,尽管其形状已经从最初的环形发展到各式各样的形状,老百姓依然保留了“环”这一俗称。在中国,据统计有40%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约占全世界的60%[1]。面对如此高的使用率,这样的一则流言无疑让人看后胆战心惊,尤其是流言中用到 “刮擦”、“流产”、“刮宫流产术”这样的词汇。节育器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避孕目的的呢?它的安全性如何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先得了解下节育器的种类。

节育器的种类

国内外目前存在的节育器形态各异,依据作用机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惰性宫内节育器,另一类叫活性宫内节育器。

惰性宫内节育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惰性材料如不锈钢、金、银、塑料、尼龙、硅橡胶等材料制成,国外主要为Lippes蛇形和Dulkon盾形节育器,国内主要为不锈钢圆环,这也是“环”的由来。不过,随着新一代的宫内节育器——活性宫内节育器的全面推广,这类的节育器已于1993年停止生产。

活性宫内节育器是在既往惰性材料作为支架的基础上,在支架表面涂以活性物质如铜离子、激素、药物及磁性物质等,提高避孕效果,减少副反应。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的是带铜节育器(宫形、T形、V形)和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2]

各式各样的宫内节育器

节育器的避孕机制

不同类型的节育器作用方式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是通过多个环节上的作用,干扰精子生存、运行和受精,干扰受精卵的运行及着床来实现避孕的。

惰性节育器材料本身作为异物压迫刺激子宫内膜,一方面引起一种无菌性的炎症反应,增加了宫腔内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数目及其分泌的物质,使子宫液的成分发生改变,可以影响精子在宫腔及输卵管内的活动度,干扰胚泡的运输速度和杀灭胚泡;另一方面可以使子宫内膜产生较多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可以改变输卵管蠕动,使受精卵的运行和子宫内膜发育不同步,从而影响受精卵着床[3]

带铜节育器是在惰性节育器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铜离子的长期缓慢释放,增高的铜离子浓度一方面干扰了子宫内膜细胞的代谢,使得受精卵种植的“土壤”变得贫瘠,无法着床种植。另一方面,对精子也有毒性作用,辅助增强避孕效果[3]。研究表明,这些局部微量释放的铜离子被子宫内膜吸收后只是使宫腔液内铜离子浓度局部增高,并不改变血清中的铜离子浓度,因此不对人体其他部位产生危害[4,5],但对铜离子过敏的女性不适宜使用带铜节育器。

同样,含孕激素的节育器也是在惰性节育器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孕酮或者其替代品炔诺孕酮的缓慢释放。局部孕激素浓度增高后,一方面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生长受限,干扰受精卵着床;另一方面,能促使宫腔内酶发生变化,使宫颈粘液变稠,增大精子运行的难度[3]。孕激素带来的副作用是早期避孕药倍受诟病的原因,但因为节育器能做到局部微量直接给药,不会反馈抑制垂体—卵巢轴的功能[6],避免了可能的副作用。

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作用示意图(左)和实物(右)

除了避孕的作用外,目前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的新一代宫内节育器将在支架表面加用药物,希望能用来治疗痛经、月经紊乱或经血过多等妇科疾病。

节育环 ≠ 刮宫流产术

流言将节育器的本质比喻为“刮宫流产术”是不正确的,夸大了节育器的机械物理作用,而忽略了节育器更主要的生物化学作用。

无论是惰性节育器还是活性节育器,都没有通过流言中所说的物理手段“刮”或者“擦”来直接破坏子宫内膜,而是通过前列腺素、铜离子或者微量的孕酮来间接干扰子宫内膜细胞的代谢,阻碍子宫内膜与试图着床的受精卵同步发展,导致受精卵没有适宜的内膜来种植,最终排出了体外。而子宫内膜则仍然按照个人的月经周期发展,等到经期开始,在人体自身分泌的激素作用下,正常脱落,排出体外。

节育器的压迫刺激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是人体面对无菌性异物刺激时局部免疫力增强的正常现象。当宫腔内有活动的精子和受精卵时,这种局部增强的免疫力可以起到杀灭精子和受精卵的作用。这个炎症反应的强度跟我们平时身体局部挫伤后的红肿类似,对人体自身没有害处。

在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2005年的指南里,明确指出宫内节育器可以提供安全、有效、可逆、长期的避孕效果,建议女性使用。2007年,美国妇产科协会召开题为“宫内节育器与青少年”的会议后,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议扩大宫内节育器的使用人群,其中也包括18岁以下有性生活的女性和未产女性[7]

一些人对节育环是否会诱发子宫内膜癌存在顾虑,但是根据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甚至观察到宫内节育器有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作用,尽管具体的机制尚未阐明,但希望这个证据可以消除广大女性的不安[8]

节育器的副作用

任何一种医疗措施都不可避免有出现副作用的可能,节育器也不例外。常见的副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感染: 放置或取出节育器后2~ 3 天可能会出现下腹隐痛并逐渐加剧,伴随体温升高时要考虑到有感染的可能,建议大家及时去医院就诊。感染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或放置后未注意卫生引起的,建议接受节育器放置或取出术的女性要注意休息,注意会阴区卫生。

月经异常: 支撑力较高或子宫内膜接触面积较广的节育器容易损伤内膜导致出血,表现为经期出血过多、经期延长,一般3个月之内可以缓解,同时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出血时间延长可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疼痛: 在放置后10天以内,因异物刺激子宫收缩,可能会出现类似痛经的症状,一般1个月左右会逐渐缓解,必要时可以服用止痛药对症治疗。

白带增多: 由于宫腔液体及宫颈粘液的变化,可能增加白带的分泌。排除感染的可能后,一般情况下无需治疗,会自行减少。

子宫穿孔: 随着目前节育器形状和质量的改善,子宫穿孔的并发症比较罕见,一般都是由于操作人员技术问题所致,建议想“上环”的女性务必前往正规医院[9]

带器妊娠: 这意味着节育环避孕失败。国内外资料显示,带器妊娠的发生率为1%-3%,避孕失败与节育器所选类型、节育器移位、带铜节育器铜离子浓度等相关,目前公认的失败率较低的节育器有TCu380 和 (LNG) IUD[10]

此外,放置节育器也是有禁忌症的。如果已经怀孕(包括疑似),或者三个月内有感染性流产,患有急性盆腔炎,感染性子宫内膜炎,未治疗的宫颈炎,恶性肿瘤(包括疑似),存在出血问题,或者是已经有环的人,是不能接受上环的[2]

结论: 除却强制上环的无奈,节育器作为全世界都在使用和推行的避孕方法,在避孕机制上是安全可靠的,并不像流言中描述的那般可怕。使用节育环避孕也有它独特的优点,比如不必天天服药,对药物不耐受(胃肠刺激等)的人是个很好的补充,也不影响女性内分泌和正常月经,取出节育器之后可以恢复正常的生育能力。但是与避孕套相比,节育器并不能够预防性病。女性在选择避孕方式时,有必要正确了解各种避孕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使用才是正确的态度。

注意:节育器的作用只是避孕,不能预防性传播疾病。该带套的时候可不能省哦!

参考文献:

[1] Xiao Bilian,Chinese experience with intrauterine devices, Contraception 75 (2007) S31–34

[2] 《妇产科学(八年制第2版)》,丰有吉,人民卫生出版社

[3] Joseph B. Stanford, M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intrauterine devices: Update and estimation of postfertilization effects, Volume 187, Number 6 Am J Obstet Gynecol ,1699-1708

[4] 杜天竹, 置CuIUD妇女血清及宫腔冲洗液Cu~(2+)浓度的近期测定[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4,(05)

[5] 王昕; 顾向应,带器妊娠妇女血清,组织铜的相关研究,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硕士论文集

[6] 张美云,缓慢释放孕酮宫内节育器的体内释药研究及对垂体—卵巢轴影响的探讨[J]. 生殖与避孕, 1986,(03) .

[7] David Hubacher,Renewed interest in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vidence and explanation Contraception 83 (2011) 291–294.

[8] SUSAN R STURGEON,*Intrauterine Device Use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Vol. 26, No. 3.

[9] Kimberley, A Clinical Review of the Intrauterine Device a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ontraception, JOGNN, 38, 693-698; 2009.

[10] Patrick ThonneauRisk factors for intrauterine device failure: a review, Contraception,Volume 64, Issue 1, July 2001, Pages 33-37.

已发布于果壳谣言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