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M. Vergeer 等找到了SR-BI功能突变的家庭,并对SR-BI突变导致的生理变化进行研究。发现突变携带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巨噬细胞的胆固醇排出量减少,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没有显著的增加。SR-BI功能的降低伴随着血小板黏附功能的改变,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下降。

冠心病患者通常都很关注自己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是造成血管硬化的始作俑者,当然是低了好;然而在血脂指标中,有一项是高了好,那就是高密度脂蛋白(HDL)。HDL越高,则患冠心病的可能就越小,它对身体来说是保护性因素。当然,如果搞清楚HDL是怎么保护血管免遭粥样硬化之害的具体机制的话,治疗冠心病的新药就会应运而生啦。

沿着这样的思路,清道夫受体就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清道夫顾名思义,就是能清除体内的各种废物。其中的一型,清道夫受体BI型(SR-BI),可以清除血管内皮的胆固醇,清除出的胆固醇由HDL携带,并运输回肝脏进行代谢。对于SR-BI的作用研究首先在老鼠身上进行,敲除编码SR-BI的基因——_Scarb_1——的小鼠,主要表现有3点:1. 小鼠会得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它HDL胆固醇的水平却比正常的高两倍。2. 小鼠在压力之下,会出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缺乏,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的脂肪耗竭。3. 小鼠的血小板中胆固醇分布改变,从而影响了血小板的聚集。

以上都是动物实验中对SR-BI的了解,那么在人体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效果呢?没有SR-BI这个保护性的受体来清除废物,身体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变化?从鼠到人,Menno Vergeer等研究者于是乎对很多HDL升高的人进行SR-BI基因监测,找到了一个新发错义突变的家族,依葫芦画瓢地研究了这些人的高密度脂蛋白结合,细胞内胆固醇的吸收和排出,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功能和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研究结果是酱紫滴~总而言之,是人鼠的结果差不多。与正常人相比,这些有突变的人肝细胞从HDL摄取胆固醇进行代谢的能力下降了一半,突变者HDL的水平较普通人高(P<0.001),并且巨噬细胞的胆固醇排出量也下降了,但是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却和普通人相似。突变者的血小板功能有受损(点左图可进入NEJM.org观看血小板黏附功能的改变)。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也减少了,并且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的反应也是减弱的。

小编认为,尽管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证实了在人类身上缺乏SR-BI的保护性作用也会出现同小鼠类似的表现,如HDL升高及胆固醇排出量的下降,但这些人的颈动脉内膜厚度——这一指标提示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同正常人相比没什么差异。这说明SR-BI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仍有待研究,也许这只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图景的冰山一角呢!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1-13  原始论文

Genetic Variant of the Scavenger Receptor BI in Humans.  Menno Vergeer, M.D., Suzanne J.A. Korporaal, Ph.D., et al. N Engl J Med 2011; 364:136-145January 13,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