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爱》中,卖血让一个偏远的农村蒙上了“热病”(艾滋病)的阴影。在电影的开场,疯癫的大嘴(王宝强 饰)坐在人群中央唱到“热病能有新药治了!”然而刚燃起的希望还未来得及实现就被残酷的现实打碎,而这一曲也成了大嘴永远的绝唱。在欣赏生命绝处的美丽之时,我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倒流,没有卖血,没有热病,没有绝望,所有人都活着……回顾往昔,我们才发现,自1981年首例病例报道以来,20年过去了,我们对这个不治之症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HIV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复制?又是什么能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对它束手无策?如何控制艾滋病的发生率?本周NEJM的一篇综述《急性HIV-1感染的新进展》为我们呈上艾滋病研究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关于艾滋病,这些是你不可不知的事实。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ute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人所共知,这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所引起的。目前所知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血液及母婴传播。根据传染病学的规律,控制传染病应从三个方面入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对于艾滋病来说,它唯一的传染源就是HIV的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最长可达16年的潜伏期让很多HIV携带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病毒传给了很多健康人,因此控制传染源显得尤为重要。

HIV病毒通过各种途径(阴道、肠道粘膜,血液等)进入人体内后,在首先被感染的细胞(CD4 T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内快速复制,大约10天之后,临床上就可在血中检测到HIV病毒的核酸。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20天左右)内,病毒载量迅速上升,达到高峰。各种研究发现病毒携带者或病人体内的病毒负荷直接与其传染性相关,病毒负荷越大,传染性越强,所以与处在慢性期的患者相比,HIV-1感染的急性期的病毒携带者更容易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因而为了减少更多悲剧的发生,我们应该尽早发现HIV携带者,尽快对感染者进行合适的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从病毒感染到血中检测到病毒RNA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7到21天),这个时间差被称为隐蔽期(eclipse period)。就像日食一样,虽然太阳光会被月亮遮挡,但太阳的却一直都在。所以病毒感染的最早的证据就是隐蔽期之后的血清中病毒RNA的检测。因此在未来,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灵敏度更高的血清RNA检测方法出现,甚至更理想的情况是完全消除这个隐蔽期,尽可能的减少急性期的传播。

文章中还提到,对于检测阳性的急性HIV-1感染者,应该进行相关的咨询教育,法律允许应该告知其伴侣,并推荐伴侣也进行相关检测。同时,抗病毒治疗也能一定程度降低急性期病毒的复制,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并未提供具体药物的推荐。而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或者有HIV病毒接触史的人群,应该采用抗病毒药物的二级预防一项研究发现,预先进行抗艾滋病毒药替诺福韦的使用能够使HIV感染的风险降低39%

那么HIV病毒进入体内又引发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病毒入侵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与传统认识不同,HIV病毒大量的突变使得很多类似的基因型可以从不同途径进入人体,但真正能通过各种屏障致病的只是少数几种基因型。在最初的感染后,机体首先产生的是针对gp41的非中和性的抗体,直到感染后的3个月才检测到针对gp120的中和抗体,但此时对病情已经回天无力了。但不管怎样,早期非中和抗体的产生对抑制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意义。还有研究发现,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HLA(HLA B57、B58、B27)的患者,他们的病情控制往往要好于其他类型HLA患者。总之,我们的免疫系统并不是毫无作为,从HIV病毒的入侵到急性感染期,到最终潜伏期结束,免疫系统调动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只是最终还是没能斗过狡猾的HIV病毒。最终病情进展,终了。

发表在Lancet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据估计中国有740 000名HIV感染者,截止2009年12月31日,有323 252名报告的感染者,其中82 540人接受了中国免费艾滋病治疗项目,从2002年开始到2009年,艾滋病治疗覆盖率从0增加到63.7%,与之相对应的是死亡人数的下降,从2002年的每100人39.3的死亡率到2009年的每100人14.2。在对抗艾滋病的战场上,我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外,对于急性期的艾滋病患者是否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免费抗病毒治疗呢?对抗艾滋病,我们还有很多路需要走,除了新药的研发,同样重要的是控制艾滋病的传播。电影中绝望笼罩着的艾滋病村,偷到、掠财、短见,人的劣根性在他们身上暴露无疑,但无知不应该成为永远的借口。积极的面对疾病,掌握发展规律,才应该是应有的姿态。对抗艾滋病,go go go!

来源:

Myron S. Cohen,ect, Acute HIV-1 Infection, N Engl J Med 2011;364:1943-54.

Fujie Zhang,etc.,Effect of earlier initiation of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and increased treatment coverage on HIV-related mortality in China: a national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May 19, 2011